EN
分兵挺进,成功的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 | 科瑞技术20年(6/10)
2021.07.20

mtxx06.jpg

  2005年前后,全球制造业迎来分水岭。中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走向,给全球制造业格局带来巨大变化。2005年前,制造业一直在美国GDP中占有最高比重,但2006年,房地产业占美国GDP比重上升到首位。而中国,正快速成为全球工厂。


  不过,中国制造崛起后立刻就遭遇“十面埋伏”。2004年中国贸易壁垒涉案金额已全球第一,而且和中国发生贸易争端的不仅有发达国家,还有发展中国家。这让“中国制造”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。


  此时,科瑞技术正在享受全球硬盘行业高速增长带来的红利。2005年,全球硬盘出货量达到3.76亿个,比2004年的3.05亿增加7100万个,增速前所未有。


- 1 -

分兵拓展


  “2004年的时候,我感觉市场变化很快,应该想办法争取机会,和潘总沟通后,潘总决定给我投资,让我成立一家新公司,于是就有了鹰诺。”彭绍东回忆说。“不过我也没离开大本营,就在中钢大厦6栋的2楼找了个地方,放了台设备。”


  此时中国电子制造业正飞速发展,需要大量加工服务。鹰诺瞄准的业务是做SMT钢网切割,目标客户仍然是日资企业。


  元器件贴到PCB板(印刷电路板)前,需要在焊板上刷锡膏,有些地方要露锡,有些地方不能露锡,有些地方要薄点,有些地方要厚点,就需要先刻个模子,这就是SMT钢网。


  “鹰诺刚开始就是做这个的。”彭绍东解释说,“但我们就一台设备,产量比较受限,所以并不怎么赚钱。”


  起初一个29英寸钢网,大约能卖2000多元,到2007年,就只能卖300到400元。


  4年时间,彭绍东共谈下来90多个客户。


  “每天要派车给客户送货,有时候遇到客户有新要求,还要把货再拿回来,处理好以后再送过去。”彭绍东回忆说。


  “到最后,最大的客户一个月也就三四万块钱,少的只有几千块钱,光来回跑着送货就够折腾了,还要去搞关系,请人吃饭、唱歌,一个月算下来基本上就是白忙活。”

- 2 -

柳暗花明


  为摆脱困境,彭绍东开始琢磨直接和日企竞争,也尝试开拓其它业务,但依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困境。


  “2007年,我感觉钢网这个生意实在做不下去了,就特意跑了一趟新加坡,找潘总谈,看鹰诺该怎么发展。”彭绍东说。


  当时彭绍东提了两个方案,一个是再投钱买设备,因为当时新出的设备,效率已经提高十几倍,有了更高效的设备,就可以提高规模,薄利多销。另外一个方案是,把鹰诺的钢网业务转移到菲律宾,那边成本相对更低一些。


  最后的结论是,钢网业务转到菲律宾。


  “其实这相当于股东放弃了鹰诺,不再投钱了。”彭绍东说,“当时账上只剩下5万块钱,团队30多人怎么养活呢?”彭绍东说,“当时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,就是不能让投资者的钱,在我这里颗粒无收,我这辈子不能背上这么个包袱。”


  为此,彭绍东抵押了家里刚买了一年的房子,贷款一百万,用于公司日常运营。


  “不过我没动鹰诺的股权结构,还维持原来的样子。”彭绍东说,“2008年,为节省成本,鹰诺搬到了龙华区。”


  经过一番调整,鹰诺终于走上正轨,2008年收入超过300多万。

- 3 -

抢抓机遇

  2008年10月,经朋友牵线,彭绍东接到一个新业务,为一家美国客户开发手机摄像头检测设备。


  经过调研,彭绍东认为,单靠鹰诺的资源,不能很好的支撑项目。


  “我就跟潘总、刘总商量,调集科瑞的技术力量,和鹰诺组建新团队,全力满足客户需求。”彭绍东说,“于是,赵亚平等人就带着技术骨干开始开发新设备。”


  “当时已经有人在为客户供货,所以我们必须超越对手。”赵亚平说,“虽然没做过类似设备,但我们已经有8年经验,所以很快就理解了客户的工艺要求。”


  11月底,经过两轮内部测试,赵亚平带领团队做出样机,交付客户进行第一次测试。


  “客户那边负责测试的工程师是位波兰裔美国人,工作非常严谨,刚开始对我们不是很在意,测试结果出来后,态度就变了。”赵亚平回忆说,“对方当时很惊讶,说我们的指标已经和现有设备很接近了,并给了三周时间,让我们继续优化。12月份,我们第二次去测试,性能指标已经超过对手,2009年1月底第三次测试时,已经比对手高出20%,获得了客户认可。


  “当时不少关键工艺要到国外做,比如其中有项标定工艺,要在玻璃板上喷绘标记,对喷绘设备、油墨、玻璃板都有很高要求,竞争对手之前是在德国做的,但在德国制作无法满足客户的产能要求,于是我们决定还是要想办法国产化。“赵亚平说。


  “当时他们跑遍全国都不满意,最后在上海选了家工厂,和厂家的人一起选材料、选油墨、调设备,才终于做成。”彭绍东说,“赵亚平特别敢打硬仗,除了技术难题,还要克服很多困难。比如客户要求我们2009年1月底完成最终交付,但当时正好赶上春节,所以大家过年的时候,赵亚平他们却在客户那里忙着调设备。”


- 4 -

创造条件


  此时的大背景是,中国山寨机盛行,手机厂商生产主要是靠人工,检测方面更不会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。


  “客户刚刚进入中国市场,所以当我说至少会有几千万规模时,大家是将信将疑。”彭绍东说,谁也想不到手机领域还会出现新的“超级客户”。


  “为让团队稳定下来,我专门召集科瑞技术的干部们开会,看谁能全力配合我做这个项目。”彭绍东回忆说,“每逢大事有担当,陈路南非常有勇气的接过了担子。”


  曾担任过科瑞技术工模部经理的陈路南,此时正在做美国光伏行业客户的项目收尾工作,得知消息后,自告奋勇带领一个50多人的专业团队,加入鹰诺。


  2005年加入科瑞技术的陈路南,1992年从武汉来到深圳,因为在技术创新、技术创效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,曾在2000年获得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。


  “当时测算过,这个项目的营业利润率至少要达到30%,但实际做下来只达到17%,加上难以相信会有那么大的规模,所以就很犹豫。”陈路南回忆说,“但我是做治具出身的,擅长从无序中找到秩序,在企业经营上,我特别重视通过划小核算单元,增强团队的责任感,从而调动大家的创新积极性,所以我有信心把账算清楚,把成本降下来。”


  陈路南设法使利润率达到ODM水平,为项目快速推进创造了条件。


  靠着成功接下这个项目,2009年,科瑞技术收入规模达到8600万元,2010年突破1.5亿元,此时科瑞技术刚好成立十年。

  如今世界一流的手机品牌和汽车品牌,人们都非常熟悉,但是在2007年前,在它们还都未露端倪之时,科瑞技术已默默进入相关产业链。


  成立后接连经历一系列挑战,科瑞技术后来的突破是如何实现的?


  请持续关注官网,留意连载第7期:

  《马拉松要跑到终点,需要有正确的起点|科瑞技术20年(7/10)》。